新華社10月4日消息,瑞典檢察院宣布封鎖“北溪”管道泄漏點附近海域,并展開刑事調查?!氨毕?1”管道于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向德國輸氣?!氨毕?2”管道去年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目前上述兩條管道上共發現4個泄漏點。


大國博弈,企業首當其沖。受到上述兩條天然氣管道泄漏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而從9月下旬開始,歐洲已有車企計劃遷移生產線、上調充電價格來應對漲價。這對中國又有哪些影響?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向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歐洲缺乏天然氣,必然會對總部位于德國的大眾汽車、奔馳等車企產生負面影響,車企的生產成本與居民消費成本同時上漲,不僅影響車企的開工率,也可能導致銷量下降、市場規模減小。


受到影響的不僅是汽車制造業。卓創咨詢天然氣分析師國建表示,天然氣主要用于發熱、發電,首當其沖的是鋼鐵、陶瓷、玻璃等行業。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歐洲能源危機在影響歐洲工業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彰顯我國制造業的綜合優勢,會為我國企業創造更多的外部需求機遇。


歐洲天然氣漲價波及多個行業:特斯拉上調充電價、大眾想外遷生產線


天然氣漲價影響行業眾多。


來佰特數據天然氣事業部總監劉廣彬向記者分析稱,北溪二號管道泄漏,與天然氣息息相關的下游產業也紛紛受到影響,其中冶金、鋼鐵、鍛造、陶瓷、玻璃等產業受影響較大。


他介紹,燃料成本上漲可能導致總體成本上漲,如果企業的產業鏈較長,抗風險能力可能就較強,但如果是中低端企業,比如一些進行來料加工的企業,本身產業鏈較短,它們的利潤空間就會被大幅壓縮,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總部位于德國的大眾汽車出于對天然氣短缺的擔心,在籌謀生產線遷移。


據媒體報道,大眾汽車主管在聲明中表示,“作為中期的替代方案,我們正專注于更大的本地化、制造能力的遷移或技術替代方案,這類似于近期在半導體短缺和其他供應鏈中斷挑戰中已經采用的常見做法?!?/p>


奔馳則準備生產和囤積零部件,假如德國本土的奔馳工廠停產,奔馳仍然能依靠這些零部件在美國和中國的工廠繼續生產車輛。媒體報道,奔馳的生產主管約爾格·伯澤爾表示,奔馳在歐洲已將天然氣用量削減了10%,必要時可將需求量削減一半。奔馳還做好準備,通過使用更多化石燃料能源來代替天然氣。


“德國是汽車工業發達地區,汽車產業也會受到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影響?!眲V彬表示,如今德國部分天然氣企業承受不了高昂的天然氣價格,沒有辦法保證盈利,已經進行國有化,車企也同樣面臨成本上漲的情況,這勢必會影響企業經營。在天然氣緊缺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會影響產量。


除了上述車企,一些新能源車企也受到了影響。


9月20日,特斯拉通知歐洲車主稱,由于歐洲能源價格上漲,特斯拉需要調整歐洲的充電價格。


特斯拉在向用戶轉移成本壓力之余,也不斷向儲能、光伏領域進軍。有業內人士稱,這也成為了特斯拉應對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對沖”方式之一。


北溪泄漏的沖擊波也間接影響著我國。


據新華社消息,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近期在湛江落地了投資總額高達100億歐元的一體化基地。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依然強勁,巴斯夫也從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準入政策中獲益。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天然氣、風電、光伏等能源裝備制造業可以抓住機遇擴大出口;制造業企業可以在歐洲制造業成本上升之際提升市場份額,通過吸引和承接歐洲制造業轉移,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上的躍升。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記者表示,在碳中和的共同愿景下,歐洲也在不斷推行汽車電動化轉型。北溪管道泄漏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只是暫時的,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國電熱毯、空氣源熱泵和儲能類產品都遠銷海外,也證明了我國相關產品的技術先進性。從更長遠的方向來看,我國的新能源產品、儲能產品“出?!币呀洺蔀榇筅厔?。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也分析稱,我國受到直接影響的企業,主要是能源和節能取暖設備企業。鋼鐵、冶煉、汽車等企業在歐洲企業受到沖擊下,可以憑借出口搶占市場。


9月30日,ST金正在回答投資者咨詢時就表示,北溪管道遭破壞,可能會造成歐洲化肥產量的大幅度減產,有利于中國肥料企業的出口業務。為保障國內化肥市場的供應,當前國家對化肥的出口采取限制政策,公司出口業務受多方面的影響,出口業務能否提升存在不確定性。


面對詢問北溪管道泄漏是否會增加公司出口業務利潤的投資者,萬和電氣介紹,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空氣能品類產品出口銷售收入為784.10萬元,主要出口區域是西歐地區。


不過,安光勇提醒稱,北溪泄漏不能僅考慮經濟效益以及中國企業的機遇,“要想真正抓住機遇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國際政策研究員陳佳也向記者表示,僅就商業角度而言,北溪泄漏對我國是風險與機遇并存。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對歐盟出口都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疫情期間,中國雙邊貿易存量與增量的貿易伙伴名單中,歐盟一直穩居前列。歐盟的經濟與局勢安全,符合中資企業與中國產業鏈穩定發展的商業利益。


陳佳表示,危機陰影下,最近歐盟增加了對華相關產品進口,中國對歐盟能源出口達到高峰,但這種效應是短期的。未來中資企業對歐產業鏈與貿易戰略,應該堅持目前快速增長的比較優勢,包括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半導體等領域繼續發揮優勢。


“歐盟頂級汽車生產商往往是油車廠商,歐盟復雜的新能源政策桎梏,導致這些曾經的全球一線汽車品牌在轉型新能源方面逐漸落后?!标惣逊Q,這些老牌車企的收縮產能甚至停產并不完全都是能源危機使然,既有歐盟經濟滯漲影響百姓需求的原因,亦有產業轉型調整產能的動因。未來,中資新能源企業要利用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勢在歐盟區域打造新能源汽車品牌,逐漸打開歐盟市場。


全球天然氣市場聯動 國內天然氣今冬或維持高位


國建認為,北溪二號管道泄漏后,歐洲只能依賴液化天然氣來彌補需求,需求量增長的背景下,國際天然氣價格會維持偏高的位置。


從數據上來看,德國9月CPI同比初值由上月的7.9%攀升至10%,為1970年有記錄以來首次達兩位數。


而對于國內天然氣價格走勢,國建分析稱,預計年底天然氣價格會持續上漲。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的淡旺季明顯,從11月中旬供暖前開始,天然氣價格就會出現一波上漲。只是國內的整體漲幅不會和歐洲一樣大,但冬季上行也已經成為行業的季節性特點。


“全球天然氣市場是聯動的”,劉廣彬介紹,受到歐洲天然氣緊缺的影響,全球天然氣價格都明顯上浮,我國也承受了漲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劉廣彬介紹稱,過去五年,全球液化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增長點是在亞太地區,包括傳統消費強國中、日、韓,以及后起之秀印度和巴基斯坦,導致亞太地區的增速遠遠高于其他地區。


在柏文喜看來,歐洲能源危機也會推高我國能源價格,對外依賴度較高的油氣價格,必然會普遍推升我國企業的能源成本,乃至影響正常生產計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趙琳